【弘扬传统文化 讲中国好故事】第六期:中国传统文化故事之《二十四孝》(16-18)
2022-04-19 17:43 来源: 大西北消息速览
(来源:环县木钵镇人民政府)
原标题:【弘扬传统文化 讲中国好故事】第六期:中国传统文化故事之《二十四孝》(16-18)
编者按:
中华传统文化,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,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、各种文化思想、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。为了更好地传承国学经典,营造学习传统文化浓厚氛围,提高干部群众道德文化素养,培养懂孝道、知感恩、明礼仪、守清廉、敢担当、有作为的新时代精气神,木钵镇人民政府公众号特别推出《弘扬传统文化 讲中国好故事》经典专栏,请大家跟小编一起来学习~~~
二十四孝(16-18)
中华传统文化提倡:“百行孝为先”。“孝”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伦理思想之一,元代郭居敬辑录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,编成《二十四孝》,成为宣传孝道的通俗读物。
16.闻雷泣墓
王裒,魏晋时期营陵(今山东昌乐东南)人,博学多能。父亲王仪被司马昭杀害,他隐居以教书为业,终身不面向西坐,表示永不作晋臣。其母在世时怕雷,死后埋葬在山林中。每当风雨天气,听到雷声,他就跑到母亲坟前,跪拜安慰母亲说:"裒儿在这里,母亲不要害怕。"他教书时,每当读到《蓼莪》篇,就常常泪流满面,思念父母。
17.乳姑不怠
崔山南,名,唐代博陵(今属河北)人,官至山南西道节度使,人称"山南"。当年,崔山南的曾祖母长孙夫人,年事已高,牙齿脱落,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顺,每天盥洗后,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婆婆,如此数年,长孙夫人不再吃其他饭食,身体依然健康。长孙夫人病重时,将全家大小召集在一起,说:"我无以报答新妇之恩,但愿新妇的子孙媳妇也像她孝敬我一样孝敬她。"后来崔山南做了高官,果然像长孙夫人所嘱,孝敬祖母唐夫人。
18.卧冰求鲤
王祥,琅琊人,生母早丧,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,使他失去父爱。父母患病,他衣不解带侍候,继母想吃活鲤鱼,适值天寒地冻,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,冰忽然自行融化,跃出两条鲤鱼。继母食后,果然病愈。王祥隐居二十余年,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、司空、太尉。
上一篇:征信进校园,诚信伴成长